查看原文
其他

闻声寻史·夜话望亭 | 百年陆氏旗袍的传承

望亭北北 稻香北太湖 2023-04-13



第二十二期:陆氏旗袍

旗袍自北方传入苏州,为苏州服饰文明的一个标杆。
望亭陆氏旗袍世家,自清末至今,已有百余年的历史,是苏州旗袍的标志之一,于是有人说:“望亭陆氏圣锦良衣旗袍的妥帖,非度身订做不能为之,以丝绸和绣工独步天下,临风而开。


陆氏旗袍的传承,如果从如今当家人陆国英(1955—)说起,自太祖师陆根发(1870—1936年)传承到他这一代,已经是第四代了。

△ 陆国英

陆氏旗袍四代传承之旅。
第一代丨太祖师陆根发为望亭南河港人,1882年到苏州道前街学艺。
时处晚清,服饰多繁琐,这一点南北汉满异曲同工,不但名媛贵妇、富家闺秀之服饰如此,民间妇女之日常衣着也喜用镶、滚、压、嵌等多种手段加以装饰。太祖师继承中国传统服饰,工艺精湛,所制作的旗袍受到当时各阶层女性欢迎。

第二代丨祖师冯阿纪(1890—1968年),出生于望亭施公桥,1902年去苏州道前街陆根发处学艺。

1911年辛亥革命后,由于西方印染技术的传入,服饰审美观念的转变,印花成为在编织品或服装面料上施加图案装饰的主要手段,缘饰改少,袍袖、袍身变得窄小合身。


第三代丨陆国英的父亲陆锦祥(1924—1982年),出生于望亭南河港,1933年到望亭施公桥冯阿纪处学艺,当时旗袍定型,合身小摆,装饰简洁,绣花的使用大幅减少,各种盘花纽争奇斗艳,改良旗袍大行其道。


经过七年刻苦学习,1940年学成后,陆锦祥定居上海老西门淡水路5号,为上流社会大户人家的老爷太太、小姐们私人订制长袍马褂、旗袍等。
1950年,土地改革后回老家望亭南河港,走村穿巷,从事服饰定制,以做中式服饰为主。


第四代丨陆氏旗袍第四代传人是陆国英(1955—),及其妻马凤玲(1956—)。陆国英出生于望亭南河港,1966年随父陆锦祥学艺,时逢“文化大革命”,人们主要穿军装、青年装、中山装,俗称“老三式”。
陆锦祥为了不让手艺失传,经常教儿陆国英旗袍、长袍等的制作工艺,并用旧报纸教其旗袍、长袍等中式服装的剪裁,用布条教他做花纽扣。


1978年,改革开放后,封闭30年的旗袍重归人们的视野。


1999年,陆国英与妻子马凤玲、儿子陆圣良等人去上海东台路87号的大德堂工艺品商行,从事中式服装、旗袍的制作。


2001年,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,各国领导人穿着唐装亮相,由此在中华大地掀起了穿唐装、旗袍的浪潮,这给了陆氏旗袍工艺一次新的发展机遇。


2012年,陆氏旗袍传人回苏州在平江路文化街开旗袍专卖店,进行旗袍的私人定制。


陆氏旗袍第五代传人为陆国英、马凤玲的儿子陆圣良(1979— )。
陆圣良1999年随父学艺,三年学成后,从业旗袍制作,一边积累实践经验,一边丰富理论知识。如今凭借着他对服装的刻苦学习,掌握了旗袍的传统工艺,并有所发展提升。2012年,他开办了苏州圣锦良衣服装有限公司,注册商标:圣锦良衣。公司名称取了第三代传人陆锦祥的“锦”字和“圣良”两字。


对于陆国英来说,他的旗袍店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静、和睦。

△ 陆国英展示旗袍的制作过程

从望亭到上海,再从上海到苏州平江路,旗袍的手艺闯了五代,一个世纪的历史浩荡,人生汹涌,最终平静地流汇到苏州平江路上名为“圣锦良衣”的小门面前。


而从去年起,随着望亭运河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幕,“圣锦良衣”在家乡望亭有了新的门店,在这里续写非遗文化的新篇章…



>>>第一期:御亭<<<
>>>第二期:古镇变迁<<<
>>>第三期:驿站<<<
>>>第四期:皇亭碑<<<
>>>第五期:老街<<<
>>>第六期:稻作文化<<<
>>>第七期:芙蓉酥<<<
>>>第八期:望亭古桥<<<
>>>第九期:运河<<<
>>>第十期:四啷<<<
>>>第十一期:旧望亭站<<<
>>>第十二期:文物<<<
>>>第十三期:童谣<<<
>>>第十四期:望亭发电厂<<<
>>>第十五期:望亭中学<<<
>>>第十六期:望亭中心小学<<<
>>>第十七期:相城区中医医院<<<
>>>第十八期:新旺农贸市场<<<
>>>第十九期:迎湖禅寺<<<
>>>第二十期:追溯长洲苑<<<
>>>第二十一期:月城<<<

本文为稻香北太湖原创内容
如需转载,请联系望亭北北

推荐阅读
@所有人,北太湖互动小程序上线了!快戳! ⬇️
小镇化身美术馆,有声墙绘画出24节气的故事 ⬇️
@所有人,跟着望亭北北探秘一粒大米的诞生之旅 ⬇️

戳这里,在看点一下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